浏览:27
腔骨龙又译作虚形龙,是一种生活于晚三叠世的小型兽脚类恐龙,其化石发现于美国的西南部。腔骨龙最早由美国19世纪著名的古生物学家爱德华·柯普描述命名,是研究历史最长,最为人们熟知的恐龙之一。晚三叠世是恐龙的黎明,然而在这一时期,恐龙并非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主导类群,早期的兽脚类恐龙也并未占据食物链的顶端。体长仅3米的腔骨龙也时常需要面对体型更大的捕食者的威胁,如劳氏鳄类。
外形特征:
腔骨龙是一种纤细的小型兽脚类,体长约3米,臀高略大于1米,它的头骨是空心的,这一点很像鸟类,推测它的体重在20-25千克左右。腔骨龙是标准的两足行走动物,后腿形似鸟腿,十分强壮,看来很宜于行走。它的前肢短,具有适于攀缘和掠取食物的灵活的手。身体以臀部为支点保持平衡,尾巴又细又长。它的脖子也相当地长,前端是结构精巧的头骨。
生活习性:
腔骨龙具有刀片状的小牙齿,这样的小牙很适合捕食小型猎物。
在幽灵牧场附近一共发现了上千具腔骨龙类的标本,使得一些古生物学家认为腔骨龙是一种成群结队活动的恐龙 [14]。然而对这种保存状况的解释存在多解性,因为一同埋藏的还有很多其它类群的动物,它们可能只是碰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死在了同一地区。因此,目前还没有确凿的证据能够证明腔骨龙是一种群居的恐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