浏览:455
剑龙为一种巨大的草食性恐龙,是一种生存在侏罗纪晚期的食草性动物,它的背上有一排巨大的骨质板,以及带有四根尖刺的危险尾巴来防御掠食者的攻击,大约7-9米长,2.35米至3.5米高,2至4吨重。
外形特征:
剑龙身长大约7-9米,身高2.35米至3.5米,体重2至4吨,整个身躯如同大象。巨大的剑龙头部非常小,脑容量比小狗还小,甚至只有一个核桃般大小,科学家认为它是恐龙家族中最笨的恐龙。剑龙长着个像鸟一样的尖喙,喙里没有牙齿,但嘴里的两侧有些小牙。它最著名,也最受喜爱的是大型、骨质的板片,共17块分布在背脊以及尾部四个钉状脊,这些刺有4英尺长。剑龙是完全用四足行走的恐龙,前肢短,后肢较长,前腿有五个脚趾,而后腿有三个脚趾,整个身体就像拱起的一座小山。它的后脚比前脚更长也更强壮,使姿态变得前低后高。它们的尾部明显高于地面许多,而头部则相对较为贴近地面,能够离地不超过1公尺。最初,科学家们估计这些骨板是像护盖一样平铺在恐龙身上的,后来,经过仔细的研究,最终确定骨板是竖立的。当气温降低时,剑龙就会张开骨板,吸收阳光的热量,气温升高时,又会将骨板转一下,利用凉风散热。
生活习性:
剑龙与相近的恐龙皆属于草食性,不过它们的进食策略与其它的草食性鸟臀目恐龙有所不同。其它的鸟臀目恐龙拥有能够辗磨植物的牙齿,以及水平运动的下颚。而剑龙(包括剑龙下目)则的牙齿缺乏平面,使牙齿与牙齿之间无法闭合,它们的下颚也无法水平地运动。
剑龙在侏罗纪晚期物种丰富且在地理上分布广泛,古生物学家认为它们所吃的食物包括了苔藓、蕨类、木贼、苏铁、松柏与一些果实。同时由于缺乏咀嚼能力,因此它们也会吞下胃石,以帮助肠胃处理食物,这种行为也出现在现代鸟类及鳄鱼当中。剑龙并不像现代草食性哺乳类一样以地面上低矮的禾本科植物(草)为食,因为这类植物是在白垩纪晚期才演化出来,那时剑龙早已灭绝许久。
关于剑龙低矮的觅食行为策略有一种假说,认为他们吃较矮的非开花植物的果实或树叶,并且认为剑龙最多只能吃到离地1公尺的食物。另一方面,如果剑龙如巴克尔(Bakker)所述,能够以两支后脚站立的话,那么它们就能够找到并吃到更高的植物。对于成年个体来说,能够达到离地6公尺的高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