浏览:469
肿头龙(属名:Pachycephalosaurus)又名厚头龙,在希腊文意为"有厚头的蜥蜴",属于厚头龙科,生存于晚白垩纪马斯特里赫特阶的北美洲。化石已在蒙大拿州、南达科他州、以及怀俄明州等地发现。目前仅发现一个头颅骨与少数颅顶部分。厚头龙只有一个种,怀俄明厚头龙(P. wyomingensis)。同样发现于北美洲西部的Tylosteus,被视为厚头龙的异名。
外形特征:
肿头龙是一种外形健美的植食性恐龙,植食性恐龙在享受着可口食物的同时,又不断担心会遭到肉食性恐龙的袭击,因此它们进化出了千奇百怪的防御器官。肿头龙就练就了“铁头功”的绝技。肿头龙的身高约2米,体长4-6米,体重0.5-4吨,它的颈部短而厚实,这主要是为了缓冲头部受到的冲击力。它的身体结实,身后有一条长长的用于保持平衡的尾巴,前肢较短,手上有五指,很可能用于挖掘植物的根茎,与前肢相比,它的后肢相对较长,肌肉也更发达,每个脚上长有四个蹄状爪。从肿头龙的身体结构看,它们是行动矫健、反应敏捷的家伙,就像一头强壮的野猪,有着很强的冲击力。它的头周围和鼻子尖上都布满了骨质小瘤,有的个体头部后方有大而锐利的刺,牙齿很小但很锐利,它的头颅有厚厚的骨板覆盖,厚度约25厘米,形状像保龄球。
生活习性:
肿头龙喜欢群居生活,以植物种子、果实、叶子为食,它的牙齿小而有脊,不能够嚼烂纤维丰富的坚韧植物,也无法咬动或撕碎动物的肉。雄性肿头龙以“顶头”的形式来战斗,胜利者为整个群体的领袖,并占有雌性恐龙。每当繁殖季节来临,雄性的肿头龙为了争夺雌性的肿头龙或是领导地位,相互之间要展开猛烈的头部撞击战。